成语介绍
“守株待兔”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ǒuzhūdàitù。多是贬义,但也能用于褒义,常用来表示:只要掌握了规律,就能有所收获。

故事简介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因为呀,野兔动作灵敏是很少撞到树的,之前的情况只是极少数的。
而他自己也因为这个愚蠢的等兔子行为,被后人耻笑。

成语意义
语出:出自《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寓意:原比喻试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兔子解读
小朋友,我们可一定要分清幸运和侥幸的意思呀,它们俩可是不一样的喔。我们要把握幸运机会,同时也可以期待自己的生活里有好运降临,但是万万不能心存侥幸,一直靠着不靠谱的小概率事件生活哦。
在生活里呀,有偶尔的意外收获自然是好的,是幸运的。但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踏踏实实地努力才能获得哦,仅仅把偶然的事件当成必然性的事件,还心存侥幸期盼它一直发生这种想法是十分愚蠢的,最终呢,只会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