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读后感:始于想象,终于现实

无论是史料还是考古,都告诉我们阿房宫并没有完全建成,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所写的场景,是想象出来的。
 

 

史料载,阿房宫是健在原来的上林苑中的,秦始皇觉得咸阳原来的宫殿太小,所以重新建造一座宫殿。

有考古报告就认为,新造的这个宫殿是“朝宫”,议政的宫殿,也有考古报告认为,这是一座“别宫”,就是休闲娱乐用的宫殿。

我想,杜牧的理解,应该是一座“别宫”。

因为他说“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不仅建筑数量多,建筑种类也多,这些建筑种类,并不是议政宫殿所具有的。

我们比较紫禁城和颐和园,应该可以很明显感受到这种区别。
 

 

杜牧所指的,是“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自然就会把阿房宫想象成一座休闲宫殿,哦,不对,是宫殿群。

现在我们熟悉的圆明园、颐和园原来是练成一片的,再加上清华园、朗润园,形成了从北海到香山绵延二十公里的宫殿群。

这些宫殿群还不单是皇上的,还有各位亲王的。

这还都是在清极盛时期。

虽然“覆压三百余里”也是杜牧的想象,实际上从骊山到现在的阿房宫遗址不过50公里,而骊山是秦始皇陵所在,不会安排宫殿,杜牧之所以提到骊山,恐怕是骊山上有唐王朝的别宫,华清宫。
 

 

华清宫的规模其实也不大,我们也不知道杜牧是否见过华清宫,但他依旧通过丰富的想象,加上《史记》等史料辅助,告诉我们阿房宫有各种各样的建筑。

在描写这些建筑时,他也是“别有用心”的。

“歌台暖响”就是“声”,舞殿冷袖就是“色”,这就是为了扣“大起宫室,广声色”的意思。
 

 

后面写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充当“秦宫人”更是用心。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这是晨起梳妆。

“明星”,应该是“启明星”,宫人是从天蒙蒙亮就起身梳妆了,所以镜子的反光,好像星星一样。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晓鬟”也验证了是早上。

然后化妆“弃脂水也”,熏香衣服“焚椒兰也”,直到“而望幸焉”,这就到了晚上了。

那么多宫殿,安置了那么多美女,却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那么“歌台暖响,舞殿冷袖”,那么“朝歌夜弦”(这是互文,即早晚都在唱歌奏曲),是不是和“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矛盾呢?并不是。

皇帝幸某处是唯一的,那些没有“幸”到的,为了取悦人君,更是要早晚操练技艺,希望把握住微茫的机会。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这些宫女的可怜和可悲。

她们原来是六国的“王子皇孙”,现在却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杜牧一方面写出了人君骄奢淫逸,另一方面,也反思六国破国亡家的原因。

也就是文末讲的,“灭六国者,六国也”,六国不爱惜自己的子民,最终被秦王所灭。

女性入宫,男性么,自然已经化为尘土了。
 

 

关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我见到两种解释。

因为如果按着文章顺序讲,一人之心和千万人之心是一样的,秦爱纷奢应该和千万人爱纷奢是一样的,这有点不通。

第一种解释是“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是互文。

即秦爱纷奢,念其家,千万人也爱纷奢,念其家。

另一种解释是把“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分开,整句话的意思是“一人之心,是秦爱纷奢,千万人之心,是人亦念其家”。

我偏向第二种解释,因为全文似乎并没有“秦念其家”的意思。
 

 

杜牧文章最后的议论我就不作解释和发挥了。

据说杜牧这篇《阿房宫赋》获得了广泛认可,几乎可以内定为状元,不凑巧主考官已经答应别人得状元了。

但是杜牧最终还是得了第五。

按唐代“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的说法,在二十六岁能够进士及第,已经很不容易了。

另一个问题是,杜牧为什么写“赋”,而不是“诗”去展示才华呢?如果仅仅是因为“铺陈”“辞藻”,诗也同样可以办到。

然而,“诗”是很难议论的,用“诗”来议论,要到宋朝才有。

而“赋”是可以议论的,纵观司马相如、杨雄、班固等人的赋,也都是篇末议论,这是符合“赋”这种文体的特征的。
 

 

我们又从知识界、文化圈对《阿房宫赋》的认可,看到当时的民意。

当知识界和皇权意见不同的时候,杜牧的《阿房宫赋》是说到每个人心坎里去了。

那些庙堂之上的人,大概也是“不敢言而敢怒”的。
 

 

 

上一篇:没有了

读后感阿房宫赋始于想象终于现实

推荐阅读

阿甘正传观后感:你真的看懂了《阿甘正传》吗?
阿甘不甘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是我在高中时期看的,相信大多数同志都是看过的,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励志片,也涵盖了很多人生道理。 但是,大多数就可能都会看懂这是一位智力较低的孩子的逆袭,可以说他的成功激励了一些处于低谷的人士。 但我相信,许多同志只看懂他如何成就自我以及实现自我的价值。 可能没有更深层次理解探讨过其中对成功以及战争死亡理解。 电影阿甘的一生:艰难求学参加球队毕业参军参加越战受勋回国乒乓外交退伍创业积累财富回乡修养全国跑步结婚养子的人生经历,我们要看懂的不仅是阿甘的成功,最应该看懂的是一些为人处...[详细]
2022-12-29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母爱叙事与生命哲学
《我与地坛》的母爱叙事与生命哲学 很多人知道《我与地坛》(1990年)曾被视为小说准备发表,但这一误会隐含的文学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这篇散文对小说笔法的借鉴,不仅涉及虚构与真实这类问题,而且指向叙事部分所使用的策略,尤其第2节对母亲的追忆,调动了现代小说关于叙述时间、叙述视角的处理手法,具有回旋往复的形式之美,而这种回旋往复,体现了史铁生在母子这一基本的人类学事实中展开的哲学思考。 一 现在与当年:两种时间的交错 叙事者按照时间顺序,逐步讲述事件的发生、发展与结束,由此构成线性叙事。 《秋天的怀念》...[详细]
2022-07-20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中国好爸爸曾国藩
耕读传家一脉相承 提到《曾国藩家书》,可能很多人都读过。 光绪传忠书局本《曾文正公家书》 这本曾国藩的书信集,几乎年年都是中小学生暑假的必读书单。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说话做事,都有其过人之处。 尤其是《曾国藩家书》中所透露出的曾国藩的处世之道,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咱且不说曾国藩把他笔下写的做到了几分,就光论他的从政、治家、治学、治军思想,都还是很有一套的。 按说有这种想法的人,当年必须是世家子弟出身,可曾国藩还真就不是。虽说老曾家不算穷,但确确实实就是个湖南的普通家庭。 曾国藩家,从他爷爷算起,之...[详细]
2022-06-18
《学写读后感》课堂“微镜头”
《学写读后感》 课堂微镜头 阅读时,我们常常会有所触动,而把这些触动心灵的瞬间记录下来,便是读后感。写读后感,不仅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还能提高写作能力,为此,我设计了这堂课。 设计这堂课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让学生重温读过的经典作品,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和收获;二是引导学生阅读时关注重点、筛选素材、提炼感受,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微镜头之一 写读后感之点引感联结 师:我们读文章时,常被文中的人或事打动,或随着潸然泪下,或随着笑逐颜开,亦或是随之陷入沉思,这就是我们和文中的人与事产生了? 生:共鸣。 生:想法...[详细]
2022-06-11
《阿房宫赋》读后感:始于想象,终于现实
无论是史料还是考古,都告诉我们阿房宫并没有完全建成,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所写的场景,是想象出来的。 史料载,阿房宫是健在原来的上林苑中的,秦始皇觉得咸阳原来的宫殿太小,所以重新建造一座宫殿。 有考古报告就认为,新造的这个宫殿是朝宫,议政的宫殿,也有考古报告认为,这是一座别宫,就是休闲娱乐用的宫殿。 我想,杜牧的理解,应该是一座别宫。 因为他说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不仅建筑数量多,建筑种类也多,这些建筑种类,并不是议政宫殿所具有的。 我们比较紫禁城和颐和园,应该可以很明显感受到这种区别...[详细]
2022-06-11
  • 《阿房宫赋》读后感:始于想象,终于现实
    无论是史料还是考古,都告诉我们阿房宫并没有完全建成,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所写的场景,是想象出来的。 史料载,阿房宫是健在原来的上林苑中的,秦始皇觉得咸阳原来的宫殿太小,所以重新建造一座宫殿。 有考古报告就认为,新造的这个宫殿是朝宫,议政的宫殿,也有考古报告认为,这是一座别宫,就是休闲娱乐用的宫殿。 我想,杜牧的理解,应该是一座别宫。 因为他说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不仅建筑数量多,建筑种类也多,这些建筑种类,并不是议政宫殿所具有的。 我们比较紫禁城和颐和园,应该可以很明显感受到这种区别...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中国好爸爸曾国藩
    耕读传家一脉相承 提到《曾国藩家书》,可能很多人都读过。 光绪传忠书局本《曾文正公家书》 这本曾国藩的书信集,几乎年年都是中小学生暑假的必读书单。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说话做事,都有其过人之处。 尤其是《曾国藩家书》中所透露出的曾国藩的处世之道,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咱且不说曾国藩把他笔下写的做到了几分,就光论他的从政、治家、治学、治军思想,都还是很有一套的。 按说有这种想法的人,当年必须是世家子弟出身,可曾国藩还真就不是。虽说老曾家不算穷,但确确实实就是个湖南的普通家庭。 曾国藩家,从他爷爷算起,之...
  • 《学写读后感》课堂“微镜头”
    《学写读后感》 课堂微镜头 阅读时,我们常常会有所触动,而把这些触动心灵的瞬间记录下来,便是读后感。写读后感,不仅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还能提高写作能力,为此,我设计了这堂课。 设计这堂课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让学生重温读过的经典作品,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和收获;二是引导学生阅读时关注重点、筛选素材、提炼感受,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微镜头之一 写读后感之点引感联结 师:我们读文章时,常被文中的人或事打动,或随着潸然泪下,或随着笑逐颜开,亦或是随之陷入沉思,这就是我们和文中的人与事产生了? 生:共鸣。 生:想法...
  •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母爱叙事与生命哲学
    《我与地坛》的母爱叙事与生命哲学 很多人知道《我与地坛》(1990年)曾被视为小说准备发表,但这一误会隐含的文学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这篇散文对小说笔法的借鉴,不仅涉及虚构与真实这类问题,而且指向叙事部分所使用的策略,尤其第2节对母亲的追忆,调动了现代小说关于叙述时间、叙述视角的处理手法,具有回旋往复的形式之美,而这种回旋往复,体现了史铁生在母子这一基本的人类学事实中展开的哲学思考。 一 现在与当年:两种时间的交错 叙事者按照时间顺序,逐步讲述事件的发生、发展与结束,由此构成线性叙事。 《秋天的怀念》...
  • 阿甘正传观后感:你真的看懂了《阿甘正传》吗?
    阿甘不甘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是我在高中时期看的,相信大多数同志都是看过的,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励志片,也涵盖了很多人生道理。 但是,大多数就可能都会看懂这是一位智力较低的孩子的逆袭,可以说他的成功激励了一些处于低谷的人士。 但我相信,许多同志只看懂他如何成就自我以及实现自我的价值。 可能没有更深层次理解探讨过其中对成功以及战争死亡理解。 电影阿甘的一生:艰难求学参加球队毕业参军参加越战受勋回国乒乓外交退伍创业积累财富回乡修养全国跑步结婚养子的人生经历,我们要看懂的不仅是阿甘的成功,最应该看懂的是一些为人处...